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与史记 >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第2/2页)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至元光六年(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
  
  一天,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
  
  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
  
  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费尔干纳盆地)。
  
  路上经过了数十日的跋涉。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
  
  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刘大为绘国画《张骞出使西域》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
  
  “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
  
  乌孙,63万人,也是个
  
  “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改变了态度,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
  
  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在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
  
  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
  
  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
  
  “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
  
  “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进入羌人地区。
  
  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
  
  于单失败逃汉。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二年。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还有他的匈奴妻子三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
  
  “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
  
  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
  
  “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
  
  “博望侯”。二出西域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
  
  这就是
  
  “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
  
  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
  
  “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
  
  他死后,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元封六年(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武帝把江都公主细君嫁给乌孙王。
  
  细君死后,汉又以楚王戊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解忧的侍者冯镣深知诗文事理,做为公主使者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冯夫人。
  
  由于她的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汉同乌孙的关系。神爵三年(前60年),匈奴内部分裂,日逐王先贤掸率人降汉,匈奴对西域的控制瓦解。
  
  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驻守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匈奴奴隶主对西域各族人民的剥削、压迫是极其残酷的。西汉的封建制度,较之匈奴的奴隶制度要先进得多。
  
  因此,新疆境内的各族人民都希望摆脱匈奴贵族的压迫,接受西汉的统治。
  
  西汉政府在那里设置常驻的官员,派去士卒屯田,并设校尉统领,保护屯田,使汉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