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士子云集 (第2/2页)
各大名门士族中,除了河北河北两大地域中,一些来自其他地域的名门子弟也颇为引入注目,如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和韦氏、丹阳谢氏、彭城刘氏、吴兴沈氏等等,这些地方望族也有子弟出现在太原城内。
另一个阶层便是各地官学子弟,在隋文帝杨坚即位之初,便在各州县兴建官学,在武帝杨广时为最盛,培养了大量的读书人,他们都是隋朝文官的基础,以入仕做官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乱世中他们为官的机会极小,更多时候他们反而成为各地造反乱匪斩杀的首要目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次北隋科举是天下大乱以来第一次正式科举,各地官府纷纷推荐优秀子弟前往太原应试,甚至被窦建德占领的河北各郡也有很多官学生徒赶来太原。
第三个阶层便是中小户人家子弟。自称寒门子弟。没有世家身世,没有官方背景,就因为几年前的丰州科举中录取了大量寒门子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卖田卖房、告别妻子前来太原拼搏,以图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北隋官员中,有不少都是出身寒门,如黄门侍郎魏征、内史舍人张亮等等,他们深知贫寒学子的艰辛,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设立济才馆,给这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最基本的食宿。
在三大阶层中,以名门士族地位最高,他们大多家境宽裕。自己有丰足的旅费,在官场中有广泛的人脉,在二万余士子中,他们最为活跃,出现太原城内各大场所,其中又以闻喜裴氏和太原王氏两大家学子弟最为突出,颇有鹤立鸡群之感。
........
张出尘自从生下儿子杨致后,便一直在调养身体,平时很少出门,她被封为侧妃。内官职位为良娣,所以外面都称她为张良娣,但在杨府中,家仆丫鬟则叫她二夫人。
出尘住的院子叫芙蓉院,占地五亩,有三亩是池塘,种满了芙蓉花,也就是荷花,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桥从荷塘中穿过,中间是两亩地的小岛。小岛边缘柳绿成荫,中间种满了奇花异草,在花丛中修建了三栋小楼,女儿杨冰独居一座小楼,她带儿子住另外一栋楼。还有一栋楼是给十几名丫鬟仆妇居住。
此时是十月下旬,已有一丝初冬的寒意。荷塘中的莲盘大都已经枯萎,一对对鸳鸯在池塘中游过,出尘带着女儿杨冰刚从元庆的书房里回来,杨元庆一路疲劳,已经入睡了。
“冰儿,你要去跟娘说说话,还是去看书?”出尘牵着女儿的手轻声问道。
杨冰今年十岁了,被封为西河郡主,长得亭亭玉立,极像了她母亲,出尘身怀武艺,但她却不想让女儿习武,她要让女儿读书,杨冰现在和弟弟杨宁一起跟李纲读书。
杨冰急着想回自己的房间,便拉着母亲的手撒娇道:“娘,先生布置的功课我想早点做完,晚上就有时间陪爹爹说话。”
“小丫头,爹爹回来了就不要娘了。”
出尘笑着在女儿的俏脸上捏了一下,“去吧!早点做完,晚上让爹爹看看你写的字。”
杨冰嘻嘻一笑,向自己小楼跑去了,出尘望着女儿的背影跑远,又想着自己怀她时的艰难,这一晃她已经十岁,不由轻轻叹息一声,感叹岁月流逝之快,自己也二十八岁了。
“二夫人!”身后传来出尘贴身丫鬟小秀的声音。
出尘转身问道:“有什么事吗?”
“尤夫人来了,想见二夫人。”
出尘在太原的亲戚并不多,她父亲一房是余杭郡望族,但从她生下来,几乎就没有什么来往,母亲是吴兴沈氏,接触得比较多,在丈夫杨元庆身边也有两个沈氏子弟获得重要,一个是内卫军亚将沈兴,而另一个是记室参军沈春,沈春虽然出身敦煌沈氏,但他父亲却是沈秋娘的亲兄,所以沈春其实是张出尘的表兄,也是这个原因,沈春被杨元庆用作记事参军的机要职务。
这个来访的尤夫人便是沈兴的母亲,张出尘称她为舅母,平时常有往来,并不是外人,张出尘便点点头,“请她来我的院子吧!”
很快,尤夫人在丫鬟的引领下走进了芙蓉院,尤夫人今年五十余岁,梳着高髻,身穿窄袖长裙,满头珠翠,打扮得雍容华贵,她是沈兴的母亲,有从三品诰命。
刚到客堂门前,出尘便笑着迎了出来,“舅母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尤夫人连忙屈身施礼,“参见侧王妃!”
“舅母,你又来了,不是说不要这么客气吗?”出尘有些埋怨她道。
尤夫人微微笑道:“今天是有正事找侧王妃,所以礼数要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