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这是一间学校? (第1/2页)
韩博超和银姗一边走一边聊,不过大多时候,都是韩博超问,银姗答,十分的舔狗。
如果要是换个环境换个人,韩博超早就不想聊了,太尬。
两人一路走,慢慢地走到了村尾,一栋两层高的小土楼出现在两人的眼前,土楼前方的空地上有一根木杆,一面鲜艳的红旗迎风飞舞。
土楼外面原本的白色墙漆在岁月的侵袭下早已经所剩无几,看上去十分的破旧。
破旧的楼房和鲜艳的红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银姗,这是一间学校?”
韩博超视力很好,看到了破旧房屋里的桌椅和黑板,便开口问道。
银姗点头回应道:“对啊,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乌托小学,我们村里的孩子会在这里念到六年级,然后要继续读书的话就要去县城念了,像我们距离县城太远,去读书的话,都要在学校住的。”
嘶~这破土楼竟然真的是一间小学!?
看着眼前这破落的小土楼,韩博超震惊了。
其实他来之前在酒局上,看了不少资料,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环境有了一些认知,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他亲眼看到乌托村的小学时,其破旧的环境仍旧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银姗带着韩博超走到乌托小学里,韩博超看着教室里的破旧的桌椅,心里五味杂陈。
教室里那木制暗红的座椅,纹理清晰,因岁月久远漫漫剥落的皮层,摸上去有微刺的质感,墙壁上墙皮脱落严重,幸好小土楼夯得够结实,不至于成为危楼。
乌托小学这样的环境,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从小到大所处的校园,无论哪所都是课桌平滑光亮,教室整洁干净,何曾看到过这样的校园。
韩博超看完乌托小学后,怔怔地问道:“银姗,你们这个学校建了多久了?现在学校有几位老师啊?”
“具体多久我也不太清楚,我出生的时候学校就在了,其实以前学校很漂亮的,就是时间久了,就成这样了。校长爷爷这两年身体不好,现在基本上不上课了。学校现在就只有刘老师一个人,刘老师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她大学毕业之后,没留在县里教书,而是选择回来村里教书。乌托小学基本上也就是校长爷爷和刘老师两个人在。”
“我们这里只分两个班,9岁以下的一个班,9岁以上的一个班,以前校长爷爷教年龄大的班,刘老师教年龄小的班。”说起刘老师,银姗的眼里散发着光芒,她笑了笑继续说道:“刘老师很伟大的,这两年校长爷爷身体不好,她一个人就把两个班的课全上了。”
“正是因为有她的辛勤付出,我们村这些年才陆陆续续走出去了不少大学生呢。”
听到银姗这番话,韩博超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刘老师充满了敬意,能够放弃县城的工作机会,回到村寨教书,这种奉献的精神,在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其实,像乌托村这样的小学,已经算还可以的了。
像一些极其偏远的山区,那里的小学甚至都不如乌托小学这里。
那里甚至连个像样的楼都没有,或者有教学楼,但却因为环境过于艰苦,没有老师愿意来,以至于学校空置。
有学校没有老师的情况,真的非常非常的多。能有一个老师上课,就已经很好了。
这些年,桂省乡村教师的缺口非常非常的大,100个老师岗中,90个都是乡村教师。
年年招,但应聘的人却寥寥无几,目前桂省全区乡村教师缺口就达数万人之多,未来5年,桂省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将面临“二孩”和“老龄化”的双重挑战。
尤其是日益严重的乡村教师“老龄化”,导致部分乡村学校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如今支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老师,大都是当年的中师毕业生。
就像乌托小学的老校长,如果不是因为有刘老师在,乌托小学这两年估计也要开不下去了,那么乌托村那么多小孩就要面临着失学的困境。
乡村教师为何缺口那么大,而年轻人却都不愿当乡村教师?
收入低、待遇差、找配偶难是主要原因。
虽然朝廷明确要求: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