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恨海难情天 (第2/2页)
看着米华煞白的面孔和浪仓的脚步,一群国军士兵不约而同的走到米华跟前,以为米华是因为晕船的缘故,所以士兵们想帮助她。
“谢谢!我自己能行。”
米华婉言谢绝了国军士兵的帮助,极力掩饰自己胆怯、惊秫的心理。
面对曾经的“敌人”,米华焉有不怯之理?但她又岂敢有胆怯之意?
如果米华稍有不甚而暴露身份,杨德荣的鲜血岂不是白流,所以她那敢接受国军士兵善意的帮助。
米华和杨德荣在京都大学读书时,都是学校的游泳健将。而且在特训时他们又针对海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过充分的准备。所以她边走边想,一个人跳海之后,如果没有浮出水面,要么是自身有换气设施,继续在水下潜泳;要么是被水下的京鱼或鲨鱼吞噬;要么是溺水身亡而沉入水下,按照日常的规律,如果杨德荣是溺水身亡,也许总有一天他会飘浮到水面。而基隆港附近的水域,船来船往,轮机马达轰鸣,早把这里庞大的海上动物驱除了这片海域,根本不可能有大鲨鱼的存在。
所以,在米华的心中,一直有一份希冀,那就是杨德荣没有死。自己一定要回大陆去。
因为大陆有她的爱,有她的家,有她童年追逐的梦。
在台湾,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米华心中的希冀会成为现实吗?
米华一个人在台湾能生存下去吗?她靠什么才能生存下去的呢?
米华再回眸码头周围,过往的船只,溅起的一波又一波浪花,使海水中那片“红云”已经彻底融入到朵朵浪花之中,米华的心也追随“红云”、浪花而去。
米华期望杨德荣还活着,但米华知道,那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期盼而已,现实是根本不可能的。
本来组织上选择在基隆上岸就是缘于基隆港附近的海域海况比较复杂。特别是类似魔鬼三角区的那片海域是基隆港的天然屏障。因此海防防御薄弱,然而正是复杂的海况吞噬了杨德荣的生命,也将米华推向了悬崖。
米华不愿相信自己眼前的事实存在,她宁可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米华强忍悲痛,眼泪往肚里咽,环视码头四周,四周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她仿佛感觉每一个军人都在透视自己。
米华急忙从手提袋里掏出手绢,紧紧的捂住嘴巴和鼻子,整个面部仅露两只明亮的丹凤眼。米华用另一只手不停的来回晃动,意在扇走同行的男人,抽烟而飘向自己的烟云。
其实,米华是想用急剧挥手的动作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她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而失态,而被杨德荣的"对手"看出破绽,而暴露身份,因为米华从特训时已经知道,台湾特工的犀利。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是战争让台湾的特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与杨德荣比,也许情报工作对米华来说她仅仅是小学生一个,但那短暂的培训使米华知道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所以,此前米华看见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朝自己走来,她佯装提鞋,弯腰从地上捡起丈夫匆忙中从衣兜里飘落在地上的一张小纸条,浏览后又迅速放到嘴里吞咽。然后随着人流下了轮渡,走出码头,叫了一辆人力车。
岳黎明是特工出身,如果米华哪怕在码头上多待一分钟;
如果米华有一点点异样的眼神和情绪,都逃不过岳黎明诡异的目光,就可能为她招徕血腥之灾。
米华,华贵的衣着,高雅的气质,吸引着基隆港码头每一个守兵的眼球。
目不斜视的米华,弯臂挎着手提袋,一只手拿着手绢在脸前来回晃动。
走过基隆港守兵的守备区,通过了例行检查,米华不敢再自我矜持,而是匆匆下了轮渡码头。
米华不敢迟疑,更不敢左顾右盼,来浏览、欣赏基隆港码头美丽的风光。她即时招手,要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坐上人力三轮车,米华不知道要去哪里?又能去哪里?
为了避免麻烦,米华干脆不说话,装哑巴,三轮车车夫没办法,只好拉着她,按照她一直往前指的手势,只管往前拉。
米华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所坐的人力车的车程竟如此漫长!漫长到自己两鬓染霜,漫长到黄土即将吞胸,还没有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