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孕育溧河情 (第2/2页)
“你不该救我!”
看着眼前救起自己的,憨厚的小伙子,落水者不但没有感谢之意,而是埋怨人家不该救她。
此时,听着落水者的埋怨之声,大彪一家人很是惊讶!他们看着已经苏醒的落水者,不知所措!
“真是的,把你从水中救起,你不但不感激,还要埋怨,难道她有什么难言之隐?”
大彪的妈妈本想责怪落水者,但她还是很体谅的将一碗小米稀粥递给落水者。
“姑娘喝口热粥暖暖身子骨吧!”
望着手中的稀粥,看着眼前憨厚老实的一家人,落水者泪水和着稀粥,一口一口的吞入口中。
大彪救起的落水者,不是别人,就是杨德荣的母亲。
新中国没有解放之前,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婚姻不但没有自由,更没有自主。
一个女人被丈夫所休,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耻辱,而且是娘家所有人的耻辱。古时,女孩不能进祖坟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杨德荣的妈妈被前夫休后,她并没有立刻告诉家人,也没有回娘家,而是来到了溧河,想以此了却一生。
当大彪和父母得知,杨德荣的母亲跳河的原因后,他们并没有因杨德荣的母亲不会生娃子而嫌弃她,反而在当天,大彪就在父母的主持下,与杨德荣的母亲拜堂成亲。
“你挑水来,我浇园;我织布来,你耕田,夫妻恩爱,苦也甜……“
杨德荣的父母,就像《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每天,天不亮,杨德荣的母亲就早早的起床,为全家人做饭,洗衣。
夜深了,杨德荣的妈妈,还在蓖麻油灯下,辛勤的劳作,为全家人缝缝补补。只要看看,杨德荣父母家墙上挂的一串,又一串手工布鞋,就知道,杨德荣的母亲有多勤劳。
看着儿子有人疼爱:
看着小两口恩恩爱爱;
看着儿媳如此勤劳,大彪的父母逢人便夸儿媳董事、孝顺。
“妈!妈!有喜了!有喜了!”
突然,有一天的中午,杨德荣的妈妈和父亲大彪,从溧河洗衣归来,还未到家,杨德荣的父亲就一蹦三尺高大声说:“有喜了“!
正在厨房和面的妈妈,两手沾着白面,疑惑的看着儿子,不知他到底说的是什么!
“妈,有喜了!她有喜了!“
看着妈妈没有任何反应,大彪不得不又一次重复向妈妈说,妻子有喜了。
“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杨德荣的奶奶,在愣过神后,看着杨德荣的母亲,一连问了三个“是真的吗”。
“妈,是真的,俺已经三个月,没见红了。”
“上帝呀!老天爷!你总算睁开眼了!”
扑通!
听着儿媳害羞的回答,杨德荣的奶奶不顾两手是面,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感谢上苍。
“快!快去玉皇庙上香,一定是玉皇大帝显灵了,让咱杨家有后了!”
杨德荣的奶奶在高兴之余,还没有忘记玉皇大帝,她以为儿媳有喜都是儿子和儿媳初一、十五到玉皇庙磕拜玉皇大帝的必然结果。
杨德荣的母亲改嫁,跟德荣的父亲在一起生活还不到四个月就有喜了,十个月后并生下了杨德荣。
杨德荣的父亲是三代单传的独苗,所以杨德荣的爷爷真的希望杨德荣的父母能多生几个孩子,而壮家威。可谁知,杨德荣的妈妈,生下杨德荣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动静”。
“有喜没有?”
杨德荣的爷爷和奶奶,每天对儿子,重复一句话,就是问儿子,儿媳有没有喜。
漫长的十年过去了,杨德荣已经十岁,杨德荣的爷爷和奶奶对儿媳已经不再抱任何希望,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杨德荣,全家人省吃俭用,送杨德荣到学堂读书。
五岁的时候,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使杨德荣的爷爷决定送杨德荣到学堂读书。
拉着杨德荣的手,爷爷将他送到学堂,并寄住在米华。
杨德荣用一年的时间,就通读熟背《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
十岁那年,米华全家准备到京都之前,杨德荣才以外的听奶奶说,妈妈又要到溧河,给他“拣妹妹”。
闻听此事,信以为真的杨德荣,每次从老师家回去,都乞求妈妈带他一起去黎河,他希望自己能亲手拣回妹妹。
“下次,下次吧!你再回来的时候,我一定带你去拣妹妹”。
多少个下次过去了,杨德荣没有等到妈妈带他到黎河“拣妹妹”,反而等到了老师一家要远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