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沧桑玉皇庙 (第2/2页)
总之,元代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庙街的十五庙会,特别空前繁荣。不仅宛城周边一百里以外的人都要来此赶会,而且襄阳、樊城,枣阳一带的客家也要到玉皇庙赶会。
人们到玉皇庙,除了赶会,进行物资交流,更多的人,则是到玉皇庙求签的,有期望升官的、有期望发财的、有期望生子的,有期望丰收的。大旱之年,人们跪拜在玉皇庙的庙宇之前,祈求玉皇大帝为人间播洒甘露。法师的诵经还没有诵完,只见玉皇庙的上空,乌云密布……
反正民间的人们,有诸多神奇的传说,玉皇大帝就是人类的保护神。
由于人们到玉皇庙磕拜,求签、许愿,没有不灵验的。如此,前来许愿和还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这就是玉皇庙香火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从元代开始,古宛城的王公少爷,会从小寨门出发,乘船渡过白河,再驱车前往玉皇庙街赶会,从而使玉皇庙街的商业声誉和庙会声誉,在民国以前甚至比宛城还繁华。
玉皇庙街的庙会、集市,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还是方圆二十多里,村民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集散中心。
玉皇庙,让古宛城的王公少爷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玉皇大帝的塑像下,有一个地下暗河,和回音通道。据古人传说,挪开玉皇大帝的塑身,便是一个暗道,将一只鸭子放入暗道,鸭子就会在两公里外的庙街与黎河交汇处的深潭中浮出水面。
哗!哗!
如果香客将耳朵贴在玉皇大帝的塑身上,还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要是结伴的同人站在暗道口大声呼叫,同伴就能在两公里外的,庙街与黎河交汇处的深潭附近听到回声。
玉皇庙的奇妙、神秘,可能是王公少爷结伴赶庙会的另一重要原因。
为了探索玉皇庙下边的暗河奥秘,不知有多人为此丧命。
玉皇庙,在中国古代,不仅有过诸多传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特别是那条暗河,在抗战时期曾为抗战立过战功,这便是“宛南阻击战”。
1945年农历3月3日,中原宛城大地,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麦苗开始拔节,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向玉皇大帝飘来。
从春眠中醒过来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在如此美妙的春天,一声凄厉的枪声打碎了田园的宁静。
一群兽兵,扬威耀武,从宛城的大寨门一路烧杀抢掠之玉皇庙。
禽兵的侵入,使宁静的田园硝烟四起,风声鹤唳……
宛南抗日游击队和国民党军一个连,不足一百五十人,在玉皇庙附近,与日伪军激烈交火,虽然这场战役打的非常艰苦,因为游击队的武器根本无法与鬼子抗衡。但游击队和国民党士兵,还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玉皇庙建筑的完好无损。只是到了“破四旧立四新”的岁月,玉皇庙才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
“宛南阻击战”开战时,日伪军从宛城出发时,兵分两路向南开进,一路是陆路,一路是水路。游击队就是从玉皇庙下边的地下暗河,抄近路,在庙街的尽头与黎河交汇处的黎河桥下,将鬼子消灭在深潭之中。
虽然大队长许子和壮烈牺牲。游击队和****士兵也损失惨重!但这场战役共歼灭日伪军30余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迫使日伪军龟缩回宛城,再也不敢随意出动。直至到45年8月15日,侵略者在《波茨坦公告》签字,宣告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玉皇庙周边再也没鬼子来骚扰过。
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于玉皇庙左侧,立碑纪念。
碑方形,正面刻“南阳许烈士子和抗日殉国纪念碑”,其余三面,则记载着此次战役的经过。
玉皇庙的神奇,其实,更多的是寄托了国人对美和善的追求。
“宛南阻击战”的胜利,并不是玉皇大帝显灵,也并非地下暗河的相佐,而是中国人民,国共两党同仇敌忾的必然结果。
“爷爷,我饿,咱快回家吧!”
杨德荣拉着爷爷的手期望赶快离开玉皇庙。
“走,爷爷带你去庙街喝豆腐汤。”
“不,我要吃麻花和杠子糖。”
从玉皇庙回家后,德高望众的杨大爷,力排众议,不顾儿媳和儿子的阻拦,执意划着小船,将孙子杨德荣送到庙街书院读书。
杨爷爷觉得,孙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
由于杨德荣太小,父母不放心,爷爷将从玉皇大帝那里求来的长命锁,锁在杨德荣的脖子上,然后让他寄住在老师家,也就是杨德荣的第一任妻子米华家。
杨德荣,一个五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人,到外边求学,他能适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