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海峡飞鸿雁 (第2/2页)
与“G安部”指挥中心一墙之隔的部长室,李部长从秘书手中接过信件,看着两封特殊的信件,使“G安部”李部长陷入了深思。
“台湾来的,杨德荣收,难道这两封信是……?
还是……?”
李部长的思绪在高速运转,像电脑搜寻编程一样,在猜测,推测,推断,判断。
拿着信件,对着可调节的光亮,李部长翻来覆去将手中的信件看来看去,放到办公桌上,又拿起,如此不知重复多少遍。
对着信件,李部长凝思良久,而后点上香烟,烟雾在他的头顶缭绕,起身在办公室不停的踱步。
曾经的李部长,是“十年”特殊历史时期结束后,第一届公安大学的高材生,三十岁大学毕业,从事过交警、民警、刑警、防爆警察、维和警察,并被联合国授予优秀维和警察的光荣称号。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是一个优秀的公安战士,同时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的特殊勋章。
在一次排爆时,由于助手胆怯而发生意外,为了保护同志,李部长搭上了五根肋巴骨,不幸中的万幸,保住了性命。
因身体的原因,李部长由公安改行“国安”。
“老处长,我的工作以后还需要您多多指导。”
李部长上任伊始,他不像别的地方行政官员那样,烧上三把火,为自己树立威信和威望。特殊的行业,特殊的岗位造就了李部长干练稳妥的个性,他先后走访了“G安部”所有离退休工作人员上百位,走访中,李部长才了解到当年的杨德荣,曾经光荣的经历和曾经经受的各种考验和磨练,其实更多的是磨难,以及他所经受的诸多不公平的待遇。
“李部长,谢谢你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确,当年我曾受了很多刺激和委屈,不过现在都过去了。但是,要说彻底忘却过去也是不可能的。
当年,对于同志们疑惑的眼神和组织上对自己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感到心寒,由于我们特殊的工作性质所决定,无处诉说郁闷的心情。我们是提着头颅在为自己的祖国工作啊!那时的我,真的有过抱怨,有过愤懑,但想想又能去怨谁呢?毕竟我们的国家因激进也曾付出了代价!而且现在,对于老同志,国家给了我们很高的生活待遇。想想现在,与那些下岗、企业倒闭失业的同志们相比,与那些困难企业的职工相比;想象那些长眠在底下的老同志,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已经超越了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有什么比生更值得我们去珍惜,为此我们还有什么可怨言的呢?”
对于曾经的不公平,杨德荣有过抱怨,但现在他更多的是感激,感激祖国没有忘记老一代革命者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作为五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李部长可能无法体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至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后期,那个时期,一代人所经历的磨难。但他深深的知道,那一代人把祖国的利益装在心中的境界有多崇高!历史不会因为一个时段出现异样而停止前进的步,完善自我,修正自我,才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大的内力所在。
“难道她们真的还活着?
或者……”
思绪让李部长不得不不去重新翻开尘封的历史,知觉告诉李部长,这两封书信一定蕴藏着不同寻常的故事,它们可能会告诉展现一个惊天、不为人鲜知的,又让人感动、感叹的秘密。
“快!快!通知档案员,我要调阅档案!”
李部长停下踱步,将烟头用劲的在烟缸中湮灭,并向秘书发出了命令。
“是!是她们,快!通知老杨处长!让他赶紧回部里来!不!快!让我的司机亲自去接他回来。”
看着电脑中的电子档案,李部长眉宇之间闪现更多的是喜悦。
两封“可疑”的海外来信,全都是杨德荣收,作为国家安全情报部门曾经的离休工作者,“G安部”没有把书信直接送给杨德荣,而是直接送给了部领导,而部领导在甄别了档案后不得不把鹤发童颜的杨德荣请到“G安部”办公的“白楼”。
两封台湾来信,是否又会打乱杨德荣和郭小燕,这对老夫妇晚年刚刚平静下来的个人生活?是否又会给他们晚年的政治生活蒙上阴影?使他们的个人生活再起波澜!
两封台湾来信,要杨德荣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白楼”,对杨德荣来说,是福还是祸?
是否还有什么更大的磨难在等待着杨德荣,考验着杨德荣夫妇呢?
(中部完)(下部——启开尘封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