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最有力量的人是谁 (第2/2页)
“上则为君分忧,下则为解困,不敢言苦。”杨晖仍一本正经的答道。
冉明已经猜测到了杨晖是来为某人说情,而河洛侵税一案中,似乎没有弘农杨氏的人涉案,即使姻亲故旧,好像也没有涉案。这让冉明非常意外,河洛豪强中,谁是杨氏的人?王猛依旧悠闲的品茶,帐内除了冉明和杨晖都陷入了沉默。
终于还是杨晖打破了沉默:“殿下何至要置身危墙之下?”
“危墙?”冉明笑道:“你是说河洛这潭水吗?这潭水太小,养不起什么大龙,能伤本宫的人还没有出世呢。”
这话倒是实情,哪怕冉明身边没有一个护卫,在河洛地区的众豪强也没有人有胆子向冉明下手,最多,他们也只是敢冲那些前来查税的官员。何况冉明身边拥有五千魏军精锐部队。河洛还真没有实力无声无息的把这五千人弄死。
杨晖却道:“杀人何需用刀?”
“三人成虎?”冉明道:“这更不至于了,别以为他们掌握着这个时代的喉舌,本宫手中也有这种力量,而且不比他们弱。”
这也正是冉明底气的所在,冉明拥有自己的报纸和舆论宣传机构,天眼的风、火两部,其实就是煽风点火,造谣惑众机构。如果冉明需要,就连走穴货郎,都可以成为冉明的喉舌。比宣传力量,冉明和士绅豪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庞大的韦氏也经不起谢道韫的雷霆一击。更何况冉明见过后世的舆论战争,完全会颠覆这个时代对舆论的理解。
杨晖也知道韦氏的事情,这时他有点发虚却还是不服气的道:“如果政令能得人心,底下的人自然不会抵制,若是下令不得人心,自然会遭遇抵抗。”
冉明听到这里,冷笑道:“河洛百姓遭遇大水,父皇免税,又哪里不得人心了?”
杨晖道:“不得人心的自然不是陛下的免税法令,而是不知道哪里流出士绅瞒税的风传,陛下欲派出御史下乡清查,所以士绅豪强害怕御史滋扰地方,这才会抵制。”
冉明的笑容越来越冷,在冉明看来,杨晖此时分明就是强辞夺理。他不悦道::“地方有百姓小民,有士绅豪强,你所谓滋扰了地方,是滋扰了百姓小民,还是滋扰了士绅、豪强。”
杨晖则道:“士民一体,士为民心,士心不—,必有动荡啊!太子殿下,如今中原一统在望.河洛作为南下的前沿,.应该以稳定为首要任务,待得天下一统.陛下再要推行更好的善政也不迟啊。”
王猛在一旁见杨晖句句都顶着冉明,气得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王猛正要说话。
冉明笑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你不是不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何要开这个口子呢?”
杨晖道:“希望殿下不要因小失大。”
冉明冷声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杨晖道:“田赋每亩不过五升,小民黎庶多了这半斗米不过日子稍宽,不会因此而富,少了这半斗米不过腰带稍紧,不会因此激起民变。既然陛下颁布免税令,已经使天下人皆知陛下之仁政,已得民心,即便再为士绅瞒税之事而大动干戈,就算处置了一批士绅,我大魏的威望也未能增加多少,这就是小。天下尚未一统,晋国豪强士绅都盯着中原,若殿下从严处事,只怕这些人会望而生畏,使我大魏的一统大业,徒增变数,既然眼前小事会妨碍一统的大局,那么就应该为大局让路.。”
“原来这就是你心目中的小与大,原来只要不去到激起民变的底线,黎庶就是可以任意拿捏的。”冉明笑道:“杨伯彦啊杨杨伯彦,你只考虑到各地的士绅豪强,却没考虑到各地的黎民百姓。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你的圣贤之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你问问自己的良心,你既不记得孟子说过的话,那你还是儒门学徒吗?还配穿这身儒衫吗?还当得起儒士吗?”
杨晖苦笑道:“庶民……可是这个天下无论取得还是治理,还都需要豪强和士绅啊,能够帮助大魏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人,还是士绅豪强啊。”
这时,冉明恍然大悟。
这涉及到了力量的问题。古往今来,庶民因为被统治阶级轻视,原来在统治者眼中,庶民并没有造反的力量。这个理念其实是和力量划等号的。晋朝废除丞相制度,采取九品官人法制度,就是害怕再出一个曹丞相。所以晋武帝要弱掉郡国地方上的驻军。一个郡的军事力量,连平时缉拿盗匪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能保护得了这个国家?
像宋朝采取以文抑武,并非看重了文人的忠心,而是力量。因为谁都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军权掌握在文士手中,威胁不了赵氏皇朝。即使造反,也能轻易灭掉他们。所以才有了以文御武。
清朝抑制火器的发展,根子就是因为有了火器,八旗勇力的武功就等于被废掉了。一个普通农民拿起火枪,一天就可以学会放枪,如果遍地都是火器,以满族的人口,就会淹没在汉人庞大的海洋中。
说穿了,采取的政策不一定对国家有利,但是却对一家一姓的王朝最有利。抑制的东西不一定是错的,可是对于统治者来说,好处大于劣处,就要拿来用。劣处大于统治的好处,就要灭掉,抵抗。
冉明突然放声大笑。指着杨晖道:“杨伯彦你错了,你错了。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是百姓的力量?你不知道,也没有看到,真正最有力量的人,不是士绅,也不是豪强,而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