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三门村(4000) (第2/2页)
“……”
于是沉默了片刻,一名老者被迫站出来对吴良施礼道,“既然是吴将军的意思,我等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希望吴将军莫要将我等方才说的有些话放在心上,我等有口无心,有些话只是私下说说,并不敢非议曹公。”
“呵呵。”
吴良看了他一眼,笑道,“只要你们好生配合允嘉的迁移事宜,那些话我可以当做从未听过。”
“多谢吴将军,我等自当鼎力配合。”
那老者连忙应道。
吴良微微颔首便不再理会他,接着回身将闻人昭与闻人功一同拉到一边,小声说道:“岳父,允嘉,此事既然已经定下了,你们便立刻安排族人收拾,明日一早便跟随盐行商队与瓬人军一同出发前往陈留。”
“你不与我们一起回去么?”
闻人昭疑惑问道。
“我还有些要紧的事必须立即去办,这次便不能与你一同回去了,不过你放心,我已经交代了麾下的瓬人军,待你们到达陈留之后,自会有人妥善安排一切,绝没有人敢叫你们受了委屈。”
吴良说道。
这一次前往渤海与中丘两地寻找与“扁鹊”有关的线索,因为必须深入敌后,吴良决定轻装上阵,因此大部分瓬人军都不能同行,只能教他们先返回陈留。
……
如此风驰电掣般解决掉闻人家的事情,短短两个时辰后,吴良便立刻带着瓬人军骨干与十余名瓬人军兵士乔装成为商队之后出城北去了。
他并不担心自己离开之后,闻人家的族人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盐行商队与大部分人瓬人军兵士都还在,这些可都属于官军,以闻人家那些人的胆量与魄力,不是吴良瞧不上他们,他们也就只有窝里横的本事,一旦有外部的强势势力介入,立刻便会缩成一团明哲保身。
至于袁谭之后攻入青州,闻人家那些留下的人将会是什么下场,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反正据吴良所知,史书中的记载是:袁谭刚刚进入青州初期,因袁家名声在外,青州百姓认为袁家素来宽厚,甚至纷纷外出夹道欢迎,但没过多久袁谭便纵容属下四处掳掠令青州百姓不得安生,他们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如此精简人员轻装上阵,短短十天之后。
吴良等人便已经穿越平原郡进入了幽州渤海郡境内,并且顺利到达长桑君与秦越人曾经居住长达数十年的鄚州。
杨万里亦是马不停蹄的率人外出查探相关消息。
最值得庆幸的是,已近过了十天的时间,他们小腹上的那块乌青并未出现快速蔓延扩散的迹象,看起来只是比之前大了一小圈。
这样的扩散速度自是给了吴良等人更多的希望,这至少说明他们应该还能再撑一段时间。
如此当吴良等人找好落脚点的时候,杨万里也终于赶了回来。
“公子,我已经打探出了长桑君与秦越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只不过那里如今已经由先秦时的县城变成了村落,更名为三门村,至于那间秦越人经营过的旅舍,自然也早已不可能再找到。”
杨万里咕冬咕冬灌了几口水之后,喘着粗气对吴良报告道。
“那地方距离这里有多远?”
吴良对此也并不意外,颇为平静的问道。
“不算远,大约三十里上下。”
杨万里答道。
“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在此处停留了,径直前往那个村落扎营,如此亦可节省每日赶路的时间,将更多的工夫放在有用的地方。”
吴良当即拍板。
其实他们现在所在的鄚州也并非绝对安全,因为此地距离同属于渤海郡境内的南皮城不过只有两百里。
而自袁绍打败了公孙瓒之后,此地自然也成了袁绍的地盘。
不过值得注意的仍是袁谭,此人在渤海郡的影响力恐怕要比他爹更大,历史上官渡之战结束,袁绍忧愤而死之后,曹老板剿灭袁绍残余势力的时候,袁谭便盘踞在南皮城,并且最终被虎豹骑斩于南皮城外。
……
待吴良等人看到三门村时已经接近黄昏。
立于高处俯瞰下去,如今的三门村已经只是一个仅有一百余家人的小村落,一片房屋聚集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座小城堡。
“公子,你看村中间的那棵大桑树,据当地人说当年秦越人的旅舍就在建在那棵树下,当时这里还是一处交通要道,后来随着朝代更迭,这条道路逐渐被废弃,于是这个县城也渐渐人去楼空,最终变成了如今这幅光景。”
杨万里将此前打探来的消息更加详细的说与吴良。
“嗯,此地起名叫做三门村,你可知道这里面有什么说法?”
吴良沉吟片刻,忽然角度刁钻的问道。
“这……我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因此并未打探,若公子想知道,我这便率人前去打探,这村子里的百姓颇为和善,并不排斥外人。”
杨万里连忙说道。
“不必着急。”
吴良拦下他,又指着村子里面不太寻常的景象好奇问道,“村子里可是出了什么事情,为何村民此刻都正在向那棵大桑树下集结?”
那棵位于村子中央的大桑树亦是生长在村子里地势最高的地方,因此看起来十分突出。
“我也不知……”
杨万里有些自责的道。
“你们再看那边。”
不待杨万里说完,吴良忽然又指向了东方天空中不知何时出现的大片棉絮状的云彩,“方才好像还是晴空万里,一晃神的功夫便已经变了天,这大片的云彩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般,看起来倒挺壮观。”
“的确颇为壮观,如果老朽没有记错的话,朝那个方向再继续走便要入海了,海中素来风云莫测,出现如此景象倒也正常。”
于吉接茬说道。
吴良微微颔首,挥了挥手:“行了,咱们进村吧,若是村子里有什么大事,莫要错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