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表和里世界不同 (第1/2页)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慕正光很不喜欢这句话。在他看来,这又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在有些人的命运中,是没有蝴蝶的,无论他们的生命之花开得多么鲜艳,香气有多么浓郁,能吸引多少只蜜蜂、多少只蜂鸟,都不会吸引一只蝴蝶。
有的人觉得花开了,蝴蝶就会来,有的人觉得蜜蜂来了、蜂鸟来了,蝴蝶应该也会来,这些想法都没有根据。偶尔想一想,而后一笑了之,倒是没有太大影响。但若是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信心支柱,那就有点可怕了。
鸭子不会变成天鹅,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
花开了,蝴蝶不一定会来,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不多了。
与之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配不上你”。还没谈恋爱的两个人,或者是正在谈恋爱的两人,或者是结婚的两人,都有可能忽然想起这四个字。
哪有什么配得上、配不上?只要结果能成,配得上、配不上还重要吗?若是结果不能成,配得上、配不上还有意义吗?
“配不上你”,那是为自己找的借口。以后回想为什么两人没在一起,“配不上你”这四个字脱口而出。这是什么话?这是不负责任的话。两人没有在一起,其原因不是这个。
还有一部分人是发自内心地坚信自己配不上对方,他们准备付出努力,直到盛开,然后再回去追求对方。有的人还能追上,有的人就永远错过了。
而那些错过的人,回过头来,也会说出这四个字,“配不上你”,他们把这句话当成错过的理由,而这种说法显然远远偏离事实。
两个人从相遇到错过,从主观上来看,是因为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或者,确实是因为个人条件不符合,又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但是从客观上来看,原因只有一个,命中注定如此。
命中注定有蝴蝶,时间到了蝴蝶就会来,不一定要等到花开。
命中注定没有蝴蝶,无论开出怎样的花,都吸引不到蝴蝶。
崔匀清不打算再继续试探了。与其用一个个小的观点试探他,尝试打开缺口,还不如把古往今来、勤国内外的名言归类、汇总,全部丢给他,以量取胜。
杨树雨有意挑战较低浓度的罪恶。崔匀清每抛出一句话、一个观点,她都要颇费心思地思考、分析、判别、回击,她发现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她的回击速度远不如慕正光。
崔匀清不知道杨树雨也在对抗罪恶,她只知道慕正光好像能战胜几乎所有以语言为载体的较低浓度的罪恶。要想在不增加浓度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只能改变形式了。
故事,从校园开始。
在慕正光生活过但从未注意过的地方,纷争从未中断。
通常,校园里的罪恶,浓度不会太高,想在这种地方找到较低浓度的罪恶,略有难度,但有一个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把行为、言语和思想结合。
慕正光上初中一年级时的班长名为罗辛园,他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罗辛园能当上班长。到了下半学期,这个问题换了一种形式:同样是女生,为什么当上班长的是罗辛园,而不是徐?
和罗辛园相比,徐同学至少有两个优势。
一、虽然徐没有像罗辛园一样的拍桌子的手段,但她可以学。她比罗辛园更高,由她来拍桌子,更有威慑力。
二、徐同学的分数在女生之中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名,是全班前三,是全校前五。反观罗辛园,她的排名顶多在前1/3的位置。
慕正光看了一些画面,听了一些声音,勉强得出结论:罗辛园能当上班长,不是因为暗箱操作,而是班主任“任人唯才”。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晚自习前,教室里人很少,罗辛园从第一排走到最后一排,从右边走到左边。她走了一圈又一圈,边走边计算每走一圈能消耗多少能量,以及要走多少圈才能耗掉她手里的那袋方便面的能量。
罗辛园自言自语的声音不算小,并不是只有她自己能听见。其他坐在教室里的人都没有发出太大声音,她的声音足以传到空旷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咱们班班长家里很穷。”
“啊?怎么看出来?我觉得她的衣服比我还多啊。”
“现在谁家买不起几件衣服?她家的房子建在路边,院墙特别矮。”
“哦,那她还有钱买衣服?”
“她总不能把‘我家很穷’四个字写在脸上吧?她当然要多买衣服了,而且衣服又不贵。”
慕正光已经记不得与这两种声音对应的名字具体是谁了,但其中一个人说的话,表达出的意思和说话的人没有太大关联,无论是谁,说出这样的话,都是不合适的。
在我以为的风平浪静的教室里,曾经出现过一段这样的对话?罗辛园正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其他同学竟然还敢私底下议论她的家庭情况,而且还是带着恶意的议论?
议论的和被议论的,两人之间,必然积怨已久。是因为罗辛园太霸道了,经常拍桌子,还是因为她经常换衣服,并且她的衣服都很干净,甚至还很新?应该不是因为这些外在的原因吧。不确定。也许就是那些最浅显的原因,缔造了难以想象的恶意。
罗辛园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全是为了减肥。在同学面前摆出减肥的架势,对她来说更有意义。她计算数值,并不只是为了给自己确立目标。在学业上做到博学多识,太有难度。在学业以外的一件小事上,做到“博学多识”,就容易得多了。
慕正光看到了罗辛园的想法。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多买几件衣服,这无可厚非。
在这个年龄、这种环境里,当一个稍微有些爱慕虚荣的人,这也常见,她不应该因此遭到非议。
至于她的家境,这就是更不应该是她遭受非议的缘由了。她没有义务把他的家境如实告诉她的同学,反过来看,她的同学也没有权利得知她的家庭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