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全局战略 (第2/2页)
李琩笑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另外把来瑱调过去,一方面替刘晏他们护航,另一方面,颍王李璬也有些小动作,让来瑱去看看。”
杨玉环道:“郎君已经把大部分重要人物都留在了长安,但还是跑出去一个颍王,还有一个荣王。”
李琩道:“只要他们不谋反,暂时就不必管,自我监国后,依旧没让潼关军队出关,朝中官员,坊市百姓,在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都对我颇有微词,如今的问题,是如何收复洛阳。”
杨玉环面露担忧,道:“郎君是想让高仙芝带河陇军出关吗?”
李琩摇摇头。
历史上,李亨灵武称帝后,李泌向李亨提过一个战略:李光弼打河北,郭子仪从河东进入冯翊牵制关中,李亨在扶风,与郭子仪形成掎角之势,以这三条战线,对叛军实行车轮战,让叛军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来回救援,拖垮叛军。
这样打的好处是可以不用与叛军大规模绞杀,就能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能让大唐大获全胜,不用等到明朝再重新完全控制北方。
但李亨表示,你说得很对,可我不听,强令官军集中力量,收复两京。
不过,若是站在李亨的角度看,他收复两京的决策也不错,因为李泌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粮草。
那时的朝廷,葬送了河陇军,掌握不了丝绸之路,军饷全部靠江淮供应,而安禄山占领两京,让江淮的粮草运送到朝廷,需要绕一个大圈,这加大了粮草的供应难度和消耗。
第二个问题,李亨自行称帝,得位不正,李隆基又把诸皇子分封出去牵制李亨,因此李亨迫切需要一个大功,稳固自己的帝位。
这个大功,便是收复两京。
相比于李亨,李琩的处境没有那么难。
粮草问题上,安禄山虽然占了洛阳,但长安还在朝廷手里,而且因为潼关重军的压力,安禄山不敢把大军调去攻打江淮,这让江淮守军压力骤减,也让张巡不必去睢阳,就在雍丘挡住了叛军的脚步,这一来一回,江淮到朝廷的运输线短了大半截。
除此之外,李琩还完全掌握丝绸之路,也因为没有葬送河陇军,牢牢控制住了陇右道,他多了一条丝绸之路的补给线。
得位问题上,李琩算不上得位正,但是他控制住了朝廷,拿住了李隆基,皇子只跑出去两个,他的压力没有李亨那么大。
至于那些闲言碎语,他顶得住。
再加上精锐全在手里,让李琩有能力可以超越李泌原有的方略。
李琩要的,不只是消灭叛军,而是中兴大唐。
这也是李泌为什么在军事战略上没和李琩深入讨论的原因,因为他看到了李琩的布局。
李琩沉思片刻后,道:“如果因为别人的几句闲言,我就掉入陷阱,那也太没战略定力了,而且……”
李琩原本想说,‘而且我也不是选举上来的,不需要讨好谁’,但考虑到杨玉环听不懂,便笑着转道:“而且,有你相信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