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石破天惊 (第1/2页)
按理来说。
在这短短的时日内,汴京城里便成了这么多家亲事,理应是一片喜庆的氛围。
但结果却是截然相反。
在这个秋风寂寥之时,汴京城里并没有一片欢天喜地,反而与往常相比,更多了几分冷清的味道。
至于原因——自然是官家又病重了……
说是病重其实也不尽然,这只是朝臣们的个人猜测,大内对外传的消息是“官家近日没有睡好,精力不济,暂缓朝会,各官署有事启奏,无事便宜”。
连朝会都上不了了,不是病重是什么?
在这种皇家愁云惨淡的时候,汴京各家自是不敢歌舞升平了,纷纷静默旁观。
秋去冬来。
悄然间,清风中萧瑟尽去,转为一股冷冽。
平阳侯府。
“叔父,官家这是……”
杨文远手持朝廷调令,对着一旁正手中上下掂量杨明桓的杨宇卿,疑声问道:
“官家这时候调您去灵州掌兵?”
“冬季来临尚且不说……”
杨文远扬了扬手中折子,疑惑道:
“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
眼见着邕王马上就要立储,杨文远等庶吉士,以及翰林院诸多学士,也是一直在为此事忙活,也是差不多准备妥当。
此下光景,突然将杨宇卿调出汴京?
这很难不让杨文远多想。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
杨宇卿却没有杨文远这般拧眉凝神的严肃,手中依旧是逗弄着杨明桓不停,笑道:
“立储虽定,但先前怎么也是让两位王爷将朝堂弄得一团糟,两方势如水火。”
说着,杨宇卿见旁边一直小心伸手,生怕他一个不注意将杨明桓给摔着了的翠蝉,面露促狭的笑了一声,而后又当着翠蝉的面,将杨明桓抱在怀里掂量了几下,这才在翠蝉忿忿的眼神下,将杨明桓还给了她。
翠蝉小心翼翼地将杨明桓重新抱在怀中,担心杨宇卿等下又起了兴致,连忙告罪一声,忙不迭地将杨明桓抱着夺路而逃。
“哈哈~你家这个下人有意思的紧。”
杨宇卿哈哈一笑,而后继续对脸色略黑的杨文远解释道:
“两位王爷虽说已经在官家、贵妃的说和下,持手和解,但保不准争储失败的兖王会做出什么,之前又暗地里与哪家达成合谋,偏偏官家宽厚,又做不出自残手足之事。
所以这才会将我……”
“也不光是我,汴京城里许多非皇室、手握军权的资年将军,也有很多被官家以各种理由——要么是抽调去周辽边境戍边,要么便是去灵州之地,调出汴京,以防意外。”
“手下皆是没有兵权,只有监察之能,等汴京立储之事落地,我们刚好走一圈回来。”
‘等将来如锦妹妹生孩子回娘家,我也要在你面前好好‘逗弄’一下我未来好侄儿!’杨文远心里念叨一句。
接着点头应道:
“我说呢,怎么突然汴京城里少了这么多面熟老将军,想来都是渐渐被调走了。”
而后杨文远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对杨宇卿连声问道:
“这么说来,皇储定了邕王后,兖王一直被留在京里,也是因为……”
杨宇卿肯定的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汴京城里官家都不放心,更何况是关系错综复杂,怕是早就被经营成铁桶一般的兖州了。”
“若是将来官家有个什么不妥帖,兖州那儿突然来个不听宣调,肯定是麻烦得很。”
杨文远了然地点点头。
兖州作为兖王的基本盘,在兖王被立为皇储竞争者之前,什么情况他不清楚,但是成为皇储竞争人后,兖州必定是落入了兖王手中。
兖王争储失败,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兖州家族权贵从龙之功未成。
万一其中一二者心生不忿,继而产生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
那将兖王放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
对兖王尚且如此,那对于汴京内可能存在的隐患,官家更是要肃清。
这才有了将杨宇卿调去灵州之事。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这还算是个好事。”
面对杨文远投来询问的眼神,杨宇卿呵呵笑了一声:
“官家是个宽厚的脾性,知道这事对我们有亏欠,所以贴补了一番,而对我……”
杨宇卿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不日后,你堂兄便能回返汴京。”
“回返汴京?”
杨文远蹭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面露惊喜道:
“官家这是把堂兄特意从灵州调回来了?”
“这是自然。”
杨宇卿脸上得意道:
“你也不看看我如今的官位,这等赏自然是讨得来。”
杨文远洋洋得意一番,而后才继续道:
“等文彦回京,就可去西厢述职了,领一营将士统率。”
“去西厢?”
这堂兄杨文彦任职的地方,更是让杨文远心中又惊又喜。
对于杨文彦领了个营指挥使的职位,杨文远心中没有任何惊奇。
毕竟杨文彦好歹也是大周顶级武勋世家,杨家嫡系出身,这么多年又在外面镀金,军中资历已经很是深厚。
既有能力,又有背景,能担当个营指挥使自然不为过。
先前在灵州时,他便是营指挥使。
现下被平调进京,自是杨家背后的人脉关系,以及官家贴补的心思在发挥作用。
特别还是去西厢。
西厢本就是由杨宇卿先前执掌的禁军序列,现下让杨文彦这个杨宇卿的亲子去西厢述职。
无疑是让老鼠掉进了米缸啊!
杨宇卿嘴角上扬:
“这是自然,不然我怎么说是好事呢。”
他心里自然也是得意自己儿子杨文彦的,这下成功让杨文彦安然回京,更是让他心中得意。
“不过……”
杨宇卿又转而神色一敛,对着杨文远面露忧心道:
“但你堂兄至今还未成婚,也没定好人家,偏偏又是现在这时候……”
刚开始在杨文彦年纪正好时,恰逢杨家遭了难,损失惨重,一时间没有什么好的亲事留给杨家,所以便先搁置了下来。
而随后杨文彦代表杨家儿郎去参了军,之后更是没有商议好的人家。
这次总算是回了汴京,偏偏又逢在了乾坤未定之际,荣登大宝近在眼前,他和陈大娘子又念想着等事情定下,再相看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